流量漫游费7月1日起取消 但这类手机号不能享受

2018-06-23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22日,流量漫游费取消的时间点得到了三大电信运营商最终确定7月1日起实施。流量漫游费取消后,哪些手机用户受益?区分新老用户么?能节省多少钱?很多人比较关心,而流量漫游费取消是否会有用户关切的新问题产生?

看看!你是最受益的那类用户吗

“我上月套餐内流量还有剩余,去了趟外地,账单产生了套餐外流量费。”原来很多网友以前都有这种疑惑。7月份,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

22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宣布,7月1日起,新老用户省内流量升级为国内流量(不含港澳台流量)。

记者梳理发现,流量漫游费取消前后,套餐外流量价格几乎没有变化。以中国移动为例,套餐外流量价格均为0.29元/MB。

所以不用套餐的手机用户,用多少流量花多少钱,明码标价,取消不取消和他们没有关系。

那么哪些人会受益?主要是原来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流量漫游费取消后,只要你套餐内还有流量,国内去哪儿都可安心使用。

一些网友就表示,以后外地出差、旅游等,可以省流量费了。即使,工作调到新的城市,也不用换当地手机号,免去办理新手机号的麻烦。

举个例子,北京本地套餐用户A,套餐内不含有免费全国流量,他出差去重庆一月,在重庆使用了1G流量。A如果是中国移动用户则需要额外支付30元(6月1日前为60元)流量费,如果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用户则需要另外支付60元。

7月1日后,如果A原来本地套餐流量够用,上述额外支付的流量费就可省下来了。

注意!有些用户还不能升级为国内流量

根据三大运营商的公告,国内的新老手机用户省内流量都可升级为国内流量。那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存在?

答案是,“有”。

记者注意到,三大运营商宣布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后,很多网友就留言咨询,校园卡是否也在调整范围内。“如果校园卡内流量也变成全国流量就太好了。”

这些相对特殊的套餐或手机卡,其流量是否都能升级为全国流量?记者联系了三大运营商客服了解到,如校园套餐、小区套餐、地铁流量包、机场流量包等都不在这次调整范围内。

中国电信客服表示,原基于基站定位的区域(最大范围小于本地网)优惠套餐本次不调整。中国联通客服称,由于小区内流量已经享受优惠资费,在本次调整中不受硬性,所以不进行调整。

电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22日也向记者表示,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套餐中包含的本地、本省流量都直接改为全国流量了,除地铁流量包、校园流量套餐之类有明显区域限制的套餐外。

 速度!流量漫游费取消政策落地仅花3个多月

流量漫游费取消的话题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按既定计划,去年9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不过仍区分本地流量、全国流量。

在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取消前的2017年6月份,中新网曾首家策划报道《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流量为啥还分本地和全国通用?》,流量漫游费的问题开始引起网友强烈关注。

2018年3月5日,取消流量漫游费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3月6日,工信部相关官员表示,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抓紧落实,尽快做好实施准备工作。基础电信企业表示,企业将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推进工作进程,争取今年7月1日实施(取消流量漫游费)。

2018年6月22日,三大运营商陆续宣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国内新老用户省内流量升级为国内流量。

 延伸!提速降费四年,后续降费空间如何?

截至5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近15亿户。提速降费的政策,几乎惠及到每一个移动电话用户。

提速降费最早追溯到2015年。当年5月5日,三大运营商发布首次提速降费方案,拉开提速降费大幕。

2015年5月,中国移动称,到当年底流量综合资费降35%;中国联通表示,流量单价降低20%以上;中国电信则是宽带价降近四成,流量费降30%。

2015年8月起,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取消;10月起手机流量单月不清零。

2015年,三大运营商还密集下调了国际漫游费,最大降幅超90%。

2017年9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长途和通话漫游费。

成效也是显而易见。今年3月份,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降费方面,用户资费在不断下降,三年来,宽带用户资费下降了90%,移动用户资费下降了83.5%。

资费下降的同时,消费者对流量的消耗正越来越大,5月份,国内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近4GB,再创新高。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表示,未来流量资费继续降价的空间存在,也符合运营商的发展、用户需求。

标签: 工信部 互联网 互联网接入 通信 通信行业 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网 优惠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谷歌称其AI在预测患者死亡风险方面优于医院的预警系统

下一篇:腾讯发布AI辅诊开放平台 可帮医生诊断700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