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网上“土豆”是这样的

2009-05-12 10:58:32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王微,福建人,今年32岁。20世纪90年代初啃了一年托福,考了570分到美国读经济学,后来又读了计算机硕士,最后在法国念了MBA。

  二十五六岁时,王微就在美国休斯卫星公司主管3000多万美元业绩的亚洲区业务。后来去了贝塔斯曼集团,曾担任贝塔斯曼在线(BOL)中国执行总裁。去年年底,王微放弃了跨国公司高管的职位,从零开始创办土豆网,完全靠自己的积蓄,“种”起了“土豆”。

  土气名字包裹着新意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

  许多读者还将博客(Blog)视为互联网上的新时尚,新闻学专业杂志还在畅谈博客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然而,另一个新名词“播客”(Podcast)已经逐渐升温了。如果要问两者有什么区别,从表面上看,传统博客大都以文字图片为主,而播客以小电影、小短片这样的视频节目为主。

  32岁的王微是土豆网的创始人。土豆网就是一个平台,每个用户都可以免费申请100兆的网络空间,之后就能把自己用DV甚至摄像头拍摄的短片、自己配音的Mp3传到土豆网上,然后让自己的朋友,或者其他陌生网友自由下载观看。自娱自乐也好,没事找乐也好,说白了,土豆网就是一个大舞台。

  虽说播客是从博客发展而来,但两者的理念有所不同。王微告诉笔者,MSNSpace(MSN个人空间),博客日志,其出发点是交流,是互相沟通的一种方式。“日志”二字,就有交流、记录的意味。而播客,是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重在“秀”。播客用户和浏览者的关系,是演员、导演和观众的关系。千百万网友既有沟通的需求,也有秀一把的冲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微认为“播客和博客没有冲突”,两者可以长期共存。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这是土豆网的经典口号。王微说:“这不是噱头,而是我们的信念,因为每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们的创造力。”联想起我们所处的时代:拒绝统一、强调个性,人人都希望展示自己,人人都渴望一夜成名,而且技术和设备已经普及,甚至无需购买DV摄像机,只需一个廉价的摄像头,就能进行拍摄。

  毫无疑问,土豆网顺应了时代需求、代表了一种趋势。看来,土豆网一点都不土!

  利用互联网克服传统电视台难题 把选择权交还给观众

  王微怎会想到“种”土豆?这得从他的个人经历说起:在美国休斯卫星公司工作5年后,到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学习MBA,最终进入贝塔斯曼,在企业发展部任职,负责为集团制定企业战略。

  提起贝塔斯曼,国内读者大多会联想到贝塔斯曼书友会,其实那只是贝塔斯曼众多业务板块中的一个,贝塔斯曼旗下拥有欧洲最大的电视广播集团RTL、全球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蓝登书屋、欧洲最大的杂志出版公司古纳亚尔,以及BMG唱片公司。2004财年收入170亿欧元。

  在这样一个全球领先的传媒集团中工作,王微渐渐觉察到传统媒体的缺陷。

  在国外,电视台通常采取制播分离的运作模式。电视台能得到各个制作公司的各种节目,而真正播出的,是其中很少一部分。问题就在于,谁来评判和决定哪些节目可以播出?答案不是观众,而是电视台的编辑:编辑替观众作出了决定。虽然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观众缺席的问题,但这毕竟是把关人的主观判断。王微说,电视台高高的门槛,让97%的节目还没面世就胎死腹中。

  “有没有一种规则,让观众来评判节目,让好的东西浮出来?”这个问题回荡在王微脑海中。

  后来,互联网蓬勃发展,几乎将节目面世的门槛降低为零。只需计算点击率,就能统计出节目的受欢迎程度,筛选出优秀节目。让观众投票是一种超越传统的先进的理念。而一旦掌握了观众喜欢的优秀节目,利润还会远吗?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如此强悍的中国站长

下一篇:与周明锋的谈话以及对免费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