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BBS习惯与blog及digg的冲突

2008-02-23 06:38:34来源:互联网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BBS习惯与blog及digg的冲突 谁迁就谁?

1顶---BBS里有"顶",我觉得这个"顶"从内涵上要好过digg的"顶",形式上digg的更华丽,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bbs里的"顶"除了有发布的列表头的功能,它还贡献了内容,而digg只是表达了"好恶".发布到列表头是一种"功利性"的需求,而贡献内容则是自我实现.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digg是有点哗众取宠.

2列表---BBS玩的是"标题党",blog与digg则是摘要,从效率上看,blog与digg自然要好地多,但,(好矛盾,笑)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要的是人气,是,web2是方便了他,但他是那么地懒....或者乐观点说,很多人还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实际点说,很多人还固守着bbs的习惯.标题党让我忍不住诱惑进去看,看的同时我还看到了回复,双重内容.而摘要?很多信息的内容是很简单就说的清楚的,但是通过摘要我看不到那些对很简单的概念而引发的复杂讨论,却因为你方便了他,却成就了他的懒....

3回复---BBS对回复是非常重视的,从形式上看,与发贴者的形式一样,内容上往往发贴的多些.而我们看看blog与digg把回帖的地位降低了,从形式上,它们并不醒目了,要我说,这降低了回复的刺激度.另一方面,blog与digg的内容页面规划的不好,BBS把每个人的东西对规划到一个自己的一个框里,而blog与digg丰富多样的"便民措施"把页面搞地非常零散.从bbs习惯方面说,在这种方框条件下我有种习惯性的回帖意识,而blog与digg的回帖意识(潜意识)还没有养成.

4谁的---bbs,blog与digg归根截底都是一个人的,但是bbs-有很多斑竹,这些人负担了大部分的工作,责任,与荣誉,他们把bbs弄地更象大家的,而blog与digg怎么看怎么象是为个人而做,这还是一个习惯问题, 我们更愿意在广场谈论话题. 再说, bbs是一个团队, blog与digg表现的还是个人.

讨论一:用户为什么会digg,他digg了的效果会怎么样?也就是动力的问题。

例如,digg能将该新闻提到首页,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也是效果。但个人觉得这还不够,还得给用户反馈点什么才行,让他有动力继续digg。

这点,做得最好的,我觉得应该是起点中文网(cmfu.com),我在另外一篇blog里面就指出,起点中文是中国最大的digg类网站。digg即推荐,起点早就行成了一整套良性循环的推荐方案。

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将自己的推荐票(推荐票是有限的!)送给作者,而作者的票数越多,他被提前到首页的可能性就越大,点击也就会越多,于是会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他的作品,从而作者产生动力,创作出更好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反馈。

上次在板儿砖(bangerzhuan.com)看到老孔谈到话语权重的问题,在起点,这点也凸显了,vip读者和普通读者的digg权限不同,除了有普通的推荐票,vip读者还有月票,这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digg,月票的多少还关系到作者的直接收入--另一种反馈。

研究国外的digg,还不如研究本土的。

接:“digg用鼠标驱动阅读,bbs用键盘驱动思想.” 说地很贴切,那么作为web2来说,digg是否是个退步?OK,其实是在一个很大进步上的退了一小步,digg注重的是挖掘而不是顶,其根本在于所有参与者当他们自己发现到有价值的同类信息并发布出来,进而被其他digger打分,优胜劣汰.于是:

5发布.BBS大众参与的习惯使得发贴在bbs里,是个行为准则,且还不说回帖(君不见,四处皆是鼓励回帖的搞笑图片),但在digg里,包括我自己,真的,我就是懒---反正笑笑会贴嘛,我不参与他也不能把我怎么着(笑).从这里再看bbs里形成的奖励机制是多么完备,而digg是多么苍白.

"vip读者和普通读者的digg权限不同,除了有普通的推荐票,vip读者还有月票,这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digg"这是一个新颖的激励机制,很有意思,我觉得也非常适合这家网站.对于别的网站也适合吗?我觉得不尽然.首先,这是一个激励机制,而我认为一个社区(包括bbs,digg)更需要的是一种氛围,而机制有效的服务并营造了这种氛围,氛围决定了我们要用什么机制.例如www.20ju.com 就不能用这种机制,因为关于it行业的帖子太多了,呵呵,而且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象普通网民就他自己的喜好那样来地单纯,所以票数是不能固定的.但是20ju的用户在意一个什么东西?圈内认同度.那么:

6激励.数数目前普通bbs给人加了一些什么标签吧:发贴数,回复数,注册时间,精华数,金币,魅力,头衔,基本上是这些.越多的标签定义了越多的差异化,越多的人从不同的数字等级分开了座次.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即激励了大众参与,又不花一分钱让用户获得满足感.我想,这个是需要digg学习的.从营造一个氛围入手,用几个数字搞定.

说点题外话,蚂蚁社区的感觉象社区,但有些东西不知道是否也考虑到,比如楼上的几位,我看不到他们在社区里的历史痕迹,我不知道谁是大拿,谁新人,这可有讲究哦~~~~,呵呵. 这个历史痕迹也就是论坛的那几个数字.我注意到这篇帖子被推荐到首页过,我不知道是系统还是手动,但如果是手动的话,那在下表示感谢:) 如是的话,我觉得这是我的荣耀,但...我不能把这种荣耀向别人展示.....这个...... 呵呵..其实,这就是一个潜在的激励吧.

[讨论二:这个确实相当的重要!!

背后存在着社区研究乃至其它互联网应用研究的方法论精粹!

很多成功的发明试验,就是抓住了别人没发现、没重视、没深究的稍纵即逝的细节,挖掘其中的反应规律,才最终达到预期发明的反应效果的。

在社区研究的用户体验心理学上,这些细节之一就是,一个个行为背后的荣耀渴求的具体形式!更多更多待类推。

当众多的细节现象背后的规律被用于产品设计中后,出来的将是类似麦当劳一样(看起来容易,模仿起来不象)的创新产品。]

接:包括我讲的回复者“显名”,回复之后,就会去刷新社区研究,看着这个帖子又被我刚才顶到第一了,哈,如看着回复者是本人,那一点点的“荣耀”感,可比后边“最后更新时间”(仅是作为找新帖子或新回复的时间工具)对于“人”的意义更大的多得多!!

页面上的元素,谁能赚来价值,谁能赚来“用户热情”的价值,谁仅仅是“工具”的价值,谁赚来的价值很低很少甚至没有或为负值,应是决定页面上元素之间面积争夺战胜负的关键决策标准。

营销学上讲,陈列就是销量。就是说,超市的陈列面积、位置及其它陈列要素之间的争夺战,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销量。因此,陈列才在终端营销上具有相当的地位。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eBay中国败局:马云决胜强势公关战

下一篇:张静:做网站SEO的四点心得体会